教师招聘面试解析-初中历史-《列宁与十月革命》-教案

share

    《列宁与十月革命》教案
    一、教学目标
    1.通过史料研读,分析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和影响,培养多角度、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。
    2.通过撰写“探寻十月革命足迹导游词”活动,培养识读历史地图、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。
    3.通过对本课的学习,认识到“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”。
    二、教学重难点
    【重点】十月革命的背景
    【难点】十月革命的意义
    三、教学过程
    环节一:导入新课
    教师播放圣彼得堡的官方宣传片《白夜之城》,并提问: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第二大城市,又被称为俄罗斯的“北方首都”,同学们能说一说你对视频中的它有什么感受吗?
    学生观看视频回答:街道整齐划一、文艺气息浓厚,开桥美丽壮观……
    教师继续引导:其实圣彼得堡也曾经叫彼得格勒,它见证了俄国历史的巨变,同学知道这个事件是什么吗?它对俄国历史又有怎样的影响呢?顺势导入新课。
    环节二:新课讲授
    (一)人民的苦难——十月革命的背景
    1.背景
    教师展示史料,提问: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,1861年俄国实行了农奴制改革,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起来,那么随着历史的发展,俄国又有什么变化呢?
    
    学生通过文字、图片等多样史料回答,教师总结:
    材料一→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,但相对落后。
    材料二→沙皇专制统治下,社会矛盾尖锐。
    材料三→一战激化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。
    2.二月革命
    教师提问:假设你是当时的俄国士兵或者是工人、农民,你会对当时的统治者提出怎样的控诉?
    学生进行历史假想,得出:打倒沙皇统治、要面包和要土地,要和平发对战争。
    教师引导:所以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,饥寒交迫的俄国人民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。那请同学们阅读教材“相关史事”,思考一下:二月革命的性质是什么?我们判断革命性质的主要依据是什么?
    学生分组进行辩论,辩论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:判断一场革命的性质最重要的是看其承担的革命任务,而不能仅看领导阶级。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,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,其性质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。
    (二)人民的选择——十月革命的经过
    1.彼得格勒武装起义
    教师提问:二月革命后,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是否满足了人们的愿望?
    学生根据教材回答:临时政府没有满足人民对和平、土地和面包的要求,引起人民的更大不满。
    教师追问:此时,流亡在外的列宁回到彼得格勒,发表《四月提纲》,为布尔什维克党指明了革命发展的前途,那真正让布尔什维克党抛弃和平幻想的契机是什么呢?
    学生根据教材得出:1919年7月,临时政府迫害布尔什维克党人,酿成*件,列宁指出布尔什维克党必须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。
    教师播放《十月革命》纪录片,请学生梳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经过,之后请小组协作结合“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示意图”撰写“探寻十月革命足迹”导游词,并进行成果展示。
    最后,教师通过表格归纳十月革命的基本信息(时间、地点、领导人、重要标志、结果、性质)。
    2.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与巩固
    教师提问:十月革命后,俄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,为巩固新生政权,苏维埃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?这些措施分别满足了俄国人民的哪些愿望?
    学生阅读教材,完成教师PPT上展示的表格。教师引导学生得出:政治上,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;经济上满足了人们对土地和面包的需求;外交上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和平的要求。
    
    (三)人民的喜悦——十月革命的影响
    教师展示史料,提问: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,它到底有什么影响呢?
    
    学生结合史料进行讨论,5分钟进行发言,教师引导:
    材料一→对俄国,开启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,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。
    材料二→对世界,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,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。
    材料三→对中国,传播了马克思列宁主义,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,推动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。
    环节三:小结作业
    1.小结:情感升华。
    2.作业:课下查找资料,探寻圣彼得堡三次更名的原因。
    四、板书设计
    
    注: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,版权为“中公教师网”所有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中公教师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    
share